冷知識分享 | 關於女權運動,你知道了多少?

冷知識分享 | 關於女權運動,你知道了多少?

澳洲伍倫貢大學學院

澳洲伍倫貢大學學院

兩週前是三八國際婦女節,這是爭取兩性平等極具標誌性的節日。其實女權運動起源並不太早,較早具有規模的女權運動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,到目前為止,全球已經經歷過了幾波的女權主義運動的熱潮。那麼這些女權運動熱潮的特點是什麼,她們在爭取什麼?

伍倫貢大學UOW教授Prof Sharon Crozier-De Rosa在《The Conversation》發表了有關研究文章。我們一起來科普一下相關知識吧。

圖片來自《The Conversation》網站

第一波女權運動

起源於1848年


第一波女權主義浪潮是指爭取選舉權的運動。它始於 1848 年的美國Seneca Falls大會。300 人聚集在一起辯論Elizabeth Cady Stanton的《情感宣言》(Declaration of Sentiments),概述了婦女的劣等地位並要求選舉權 -- 或者說,表決權。


十多年後,即 1866 年,英國向議會提交了選舉權請願書。


這一波浪潮於 1920 年結束,當時美國女性被賦予了投票權(兩年前,也就是 1918 年,英國就引入了有限的女性選舉權。)第一波浪潮的信徒相信,一旦贏得選票,女性就可以行使權利,實施相關急需的改革,涉及財產所有權、教育、就業等。


第二波女權運動

起源於1963年


第二波浪潮幾乎與1963年美國女權主義者Betty Friedan的《女性的奧秘》(The Feminine Mystique) 的出版同時發生。Betty的觀點燃起人們的熱議,並對20世紀80年代初之前的婦女解放運動定義產生了重要影響,這些影響包括工作場所平等、節育和墮胎以及婦女的教育。


婦女們聚集在“提高意識”的團體中,分享她們遭受壓迫的經歷。這些討論為公眾提供了啟示,激發了人們對性別平等和社會變革的熱情。性和性別暴力是第二波浪潮中另一突出的討論點。


第三波女權運動

起源於1992年


第三波浪潮發起於20世紀90年代。第三浪潮的說法源自於非裔美國女權活動家兼作家Alice Walker(《紫色》The Color of Purple的作者)的女兒Rebecca Walker。


22歲的Rebecca在1992 年《Ms.》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宣稱:“我不是後女權主義女權主義者。我是第三次浪潮。”


第三次浪潮並不認為性別平等已經或多或少地實現了。但她們確實認同後女權主義者的觀點,即她們前輩的擔憂和要求已經過時了。她們認為,當時婦女的經歷是由截然不同的政治、經濟、技術和文化所塑造的。


第三波浪潮被描述為“一種個性化的女權主義。沒有多樣性、性積極性和交叉性,個性化就不可能存在”。


當然,第三次浪潮容納了千變萬化的觀點。一些學者聲稱這個浪潮“解決的是碎片化的利益和目標”——或者說微觀政治。其中包括持續存在的問題,例如工作場所的性騷擾和擔任權力職位的女性稀缺。


第四波女權運動

起源於2013年,影響至今


第四波浪潮的縮影是“數字或在線女權主義”,它於2013年左右流行。這個時代的特點是大規模在線動員。第四波一代通過新的通信技術以之前不可能的方式進行聯絡。


在線動員引發了壯觀的街頭示威活動,包括 #metoo運動。#Metoo最初是由黑人活動家 Tarana Burke於2006年創立,旨在支持性虐待倖存者。#metoo標籤隨後在 2017 年Harvey Weinstein性虐待醜聞期間迅速走紅。僅在Twitter(現在的 X)上就被使用了至少 1900 萬次。


2017年1月,婦女大遊行抗議明顯厭惡女性的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。大約50萬名女性在華盛頓特區遊行,全球各大洲81個國家同時舉行示威活動,甚至包括南極洲。


鑑於網絡的盛行,第四波女權主義浪潮跨越地理區域也就不足為奇了。全球婦女基金會報告稱,#metoo 超越了國界。在中國,#米兔;在尼日利亞,它是#Sex4Grades。在土耳其,它是#UykularınızKaçsın(“願你失眠”)。


當然爭取兩性平等是長期的,並不止步於第四波!





點擊“閱讀原文”

訪問我們的中文官網

了解更多詳情







一鍵關注

“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UOW”

官方微信

精彩內容不錯過!


掃描下方二維碼

開啟探索之旅



One U Education is not a 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sation, each course listed on  website or marketing material will include course codes and details of the 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sation delivering the course. 
Whats App